更多
就医指南
新闻中心
医院公告
党建文化
名医工作室
  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
  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

版权所有: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

辽ICP备16006218号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沈阳

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医务中心

医务中心

临床病案二十六【心悸 气虚痰凝血瘀证(心律失常)】

2023/04/23
浏览量:

  佟某,女,42岁。4月18日初诊。

  主诉:心悸、乏力1周。现症状:患者1周前劳累后心悸反复发作,活动后加重,休息可缓解,乏力明显,时伴有胸闷气短,心前区不适,手足凉,饮食如常,睡眠欠佳,大便不成形,日2-3次。舌淡红,有齿痕,脉结。既往有心律不齐病史。血压:130/70mmHg,心率:50次/分,律不齐。心电图:窦性心动过缓。中医诊断:心悸(气虚痰凝血瘀证)。西医诊断:心律失常。治法:益气通阳,祛痰化瘀。处方:太子参20g,黄芪15g,炙甘草15g,五味子10g,麦冬20g,桂枝10g,生地20g,干姜6g,丹参15g,川芎15g,赤芍15g,瓜蒌20g,橘红20g,厚朴15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400毫升,早晚分服。

  4月25日二诊,心悸、胸闷、气短明显改善,乏力减轻,饮食如常,大便日2次,略溏,舌淡红,有齿痕,脉沉缓。上方加砂仁10g,以温中化湿行气,继服14剂,水煎服。嘱其避风寒、畅情志,节饮食,注意休息。

  其后,患者自觉症状大为好转,不愿再服汤剂,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服用。

  [病案分析]心悸发作时常伴有胸闷、气短,甚则喘促,晕厥等症状,每因情志不遂、或劳累过度而诱发。郑师认为,正气亏虚是心悸的主要因素,如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均可作为发病之本;标实主要为痰浊、瘀血、或气滞、寒凝。其中,以痰、瘀最为突出,痰浊闭塞胸阳,或痰火扰乱心神,或瘀血阻滞心脉,或痰瘀互结于心,均可导致心悸的发生。心悸的病位在心,与肝、脾、肾密切相关,辨证首先当辨虚实,治疗上以益气、养血、滋阴、温阳,兼以活血、化痰、通络等。

  本病案患者中年女性,劳累过度,“劳则气耗”,心气不足,无以运血,心阳亏虚,推动无力,则好发心悸、气短、脉结。气虚津液运行无力,津停成痰,痰阻脉道,脉道不畅,血行瘀滞,痰浊瘀血互结,阻滞心脉故胸闷。气虚则乏力,动则耗气故活动后症状加重。气虚日久阳亦虚,阳气不足,肢体经脉失于温煦,则手足发凉。结合舌脉,辨证为阳气亏虚,痰阻血瘀之证。治以炙甘草汤为主方加减,方中太子参益气健脾、黄芪益气升阳,二者为补气之长,气旺则血行瘀除痰去。桂枝温经通脉,助阳化气,配炙甘草辛甘化阳,配干姜辛行温通,温心阳,通血脉。丹参、川芎、赤芍养血活血,瓜蒌、橘红、厚朴化痰行气。生地滋阴养血,“补五脏内伤不足,通血脉,益气力”,五味子、麦冬益气养阴,三药合用,一补一润一敛。全方诸药,温补中佐以清热,补血中佐以行气活血,温阳不助热,补血不碍血,滋而不腻,散中有收,气血充足,则痰浊、瘀血不易生,再适当配伍行气活血祛痰之药,则心脉通畅,心血得养,心气得充,心神得宁,心悸自止。